11月5日至7日,“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网络集中宣传活动暨2024年全国网络媒体济宁行活动成功举办。在为期三天的媒体行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从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到现代化的新能船业、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全面感受到了大运河济宁段“千载蝶变、再塑繁华”的发展变化。
运河新生再塑繁华,济宁圆梦“通江达海”
夜幕四合,满载集装箱的货船缓缓驶离山东济宁龙拱港,沿着大运河向江苏徐州进发。船长杨永军转动船舵:“这些年,在运河上开的船越来越大,从载重不到100吨,到100吨、1000吨、2000吨,航程也越来越远喽……”
一艘艘现代化船舶沿河而下,满载的集装箱货船络绎不绝,巨大的龙门吊高效运转,智慧化港口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悄然之间,梁山港、龙拱港等一众运河码头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港口。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十年来,大运河逐渐变得“美起来”“活起来”,成为更好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之河、生机勃勃的生态之河、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河。
2023年7月,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实施现代港航物流战略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明确将“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列入“九大战略”。近年来,济宁积极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物流大通道,打造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大力开拓煤炭、矿建材料、钢材等物流市场,不断拓展集装箱航线。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提效能,推动传统内河港口向开放港口、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传统船舶向新能源船舶、物流辐射区域由济宁向周边省市“四个转变”,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
目前,京杭大运河纵贯济宁251公里,全市水运通航里程1100公里,内河船舶7000余艘,通航里程和运力在京杭大运河13个港城中居第1位,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从济宁通江达海。当前已开通济宁至武汉、上海等集装箱航线18条,通达南京港、宁波港等50多个港口,在全省率先实现河江海联运,远航至福建、广东,并完成到越南胡志明市的外贸集装箱首航。
现如今,京杭大运河连接着京津冀和长三角,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6条主轴之一,已逐渐成为我国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又一主动脉。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济宁段运河获得新生,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省两市中唯一能够通航的运河。济宁内河航运优势快速集聚、后劲不断积蓄,正在由“量变”向“质变”加速转化。
老牌国企华丽转身:从“守望矿山”到“奔赴江海”
济宁港航的变化背后,是济宁为“通江达海梦”付出的努力:整治改造运河河道,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将龙拱港建成内河首个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口……大运河这条水上经济大动脉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济宁市一家老牌国企的发展转型案例,恰恰与这条千年运河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2024年7月25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凭借2023年758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的业绩,首次登榜《财富》中国500强,位列第252位。
一家鲁西南市属国有企业,对于外界或许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跨越发展的底气来自哪里?它的商业密码又是什么?
“历史上的济宁并不是一座与生俱来的资源型城市,而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商贸城市,如果我们依托大运河发展港航物流,就是要通过‘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发展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打造千亿大产业,最终的落脚地,还是千亿大产业。”正如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所说的那样,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2023年758亿元……作为一家市属国有企业,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正在通过量变到质变、裂变的不断加速深入,煤电产业、现代港航产业、物流贸易产业、高端制造产业等四大板块雁阵齐飞,位列中国煤炭行业50强第32位、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22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202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398位。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的发展要追溯到1970年,它从一个年产21万吨煤炭的落陵小矿起家,历经50年,发展成为一个“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源源不断的“黑金”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也助力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走出了“小矿变大矿”的华丽升级。与此同时,当局者也清醒地认识到,煤炭是支撑城市和企业发展的资源,不是“躺赢”的资本。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背景下,能源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瓶颈和环保制约逐渐加大,转型发展刻不容缓。“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偏重的发展格局,也成了这座城市和这个企业最大的痛处。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从煤电主业转向港航物流产业,其实是基于“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商业逻辑之上的。由于之前深耕能源行业多年,对煤炭价格、煤炭行情、煤炭品种及相关客户和供应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内河航运的主要货种还是煤、焦、钢、粮、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所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设定的愿景是“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能源集团和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
“从漕运兴盛,到复兴运河”,或许就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下出这招“先手棋”的底气和底层逻辑。“从守望矿山,到奔赴江海”,成了这座城市和这个企业不约而同地共同选择。
打捞历史记忆,运河物流扩大“朋友圈”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京杭大运河贯穿五大水系,流经6省18市,溯游约1797公里,2500年间,联通南北,贯穿古今。曾几何时,济宁段大运河在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处于中枢区段,元、明、清三朝全都把治理运河、管理运河的最高行政机构放到济宁,济宁理所当然地成为统驭大河南北的“中国运河之都”。
如今,走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竹竿巷、扁担街、打铜巷这些生动上口的名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这些街巷间手工业的繁华,亦可印证当年这里的商业繁荣景象。
“‘运河记忆’是省级示范步行街区,这是外地人来济宁的第一扇门。”这条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了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济宁还实施了河道总督署遗址博物馆、南阳古镇旅游综合提升工程、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等一批大运河。今年7月,位于济宁任城区的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正式开放。
京杭大运河的辉煌是在明清时代,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的重要载体,二者之间可谓紧密相联,密不可分。济宁地处运河南北转运要地,水陆之冲,发展为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成为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是江北最繁忙的河港,北方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
如今,运河再获新生,大流量澎湃大能量。成功转型的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提出,要推动装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通过贸易引领,借助庞大的运河物流拉大流量,从而扩大“朋友圈”,借助中台流量红利,为运河沿线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