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涵盖清史、满学、北京史等领域,共二十六卷、一千余万字的史学文集,会是什么样?
昨天,《阎崇年文集》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部为史学之先例的《阎崇年文集》也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阎崇年文集》是阎崇年先生六十年治学成果的集中呈现,内容涵盖清史、满学、北京史等领域,包括专著《森林帝国》《清朝开国史》《努尔哈赤传》等,论文《清史论文集》《满学论文集》《燕史论文集》《袁崇焕研究集》等,北京史《古都北京》《北京文化史》等,大众史学《正说清朝十二帝》《大故宫》《演讲集》等。
阎崇年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如果用四个字介绍他,那便是:一是“寿”,阎崇年于1934年出生,今年90岁高龄,有丰富学术的积累和岁月的滋养;二是“博”,阎崇年在多领域著述颇丰,并善于创新,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三是“专”,阎崇年精耕细作,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四是“通”,阎崇年重视历史文化的普及,是国内家喻户晓的学术通达者。
在《阎崇年文集》学术座谈会上,阎崇年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学研行程,他总结了五点感受。
第一,慎始善终。在学研的道路上,多次得到高人的指点,比如中国科学院杨向奎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白寿彝先生以及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邓广铭先生等。
第二,心壹力壹。一个学者,研究方向选定,切入之点确定,就要心壹力壹(不分散),坚定不移。
第三,求真求理。求真,探究历史的原貌;求理,探索历史的事理道理。
第四,澡德日新。阎崇年的座右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以九十年人生深切体会到,研究人员的修养概括起来就是“澡德日新”。
第五,以师为范。要始终保持谦虚严谨的学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荣休资深教授冯尔康先生与阎崇年先生同年同月生,同作清史研究,他在座谈会上指出,阎崇年研究领域广泛、具有创造性,更倡议创立中华文化中森林文化史学、树立“大中华文化史观”,值得学术界的重视,共襄盛举。
在座谈会上,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就阎崇年的著作《大故宫》阐述了故宫遗产价值完整性的探索。他认为《大故宫》可以说是探索故宫遗产价值完整性的一部著作,是故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阎崇年文集》还将以电视、广播、网络和演讲为平台,进行历史教育传播。受众年龄自儿童少年到耄耋老者,从容悠然、通俗晓畅、事理圆融、娓娓道来。
如果你问阎崇年:“历史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历史是公正的法官。是非、正邪、真伪、实虚、忠奸,都会得到历史给予的公正评判。
他曾劝他的孩子们,可以喜欢历史,而不要专业研究历史,因为那是一条荆棘丛生、崎岖曲折、暗伏陷阱的道路。个中甘苦,唯有自知。而这套《阎崇年文集》饱含着汗水和泪水,当然它也是对这份辛苦最好的回报。
《阎崇年文集》
阎崇年 著
华文出版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